不是說“七竅相通”嘛,那右耳朵進了水,能從左耳朵倒出來嗎?右耳朵得了炎癥會傳染給左耳朵嗎?我們的兩側耳朵間到底有沒有秘密通道?耳鼻喉科醫生今天給大家答疑解惑。
案例回放
關于左耳替右耳操心那些事兒
62歲的王大媽,一天早上起來覺得自己左耳朵里癢癢,就像有只小蟲子在里面爬,連忙到醫院就診。醫生通過耳內鏡檢查,在她的左耳里并沒有發現蟲子,只是有點濕疹罷了??赏醮髬屵€是不放心,讓醫生再看看她的右耳,她怕蟲子從左邊耳朵爬到了右邊耳朵里。
無獨有偶,類似的事情在另一位患者身上也發生過,她是因為右耳中耳炎,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非常擔心右耳的炎癥“傳”到另一側耳朵。
上面所講的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生的。有人會說了,不是七竅相通嗎,就應該會流到對側???下面我就和大家講講七竅相通的原理以及左、右耳之間的關系。
帶你探訪七竅間的秘密通道
古人所稱的七竅,就是指頭面部的七個孔穴,即一雙眼睛、兩個鼻孔、一張嘴巴和一對耳朵。表面看來,它們各司其職而不越俎代庖。其實,彼此間確實有暗道互相依存、互為影響,倘若一竅有疾,會“株連”他竅。
先說眼和鼻之間的管道吧。在它們之間有一條潛行、狹長的管道,稱為鼻淚管,左右各一條。人之所以在哭泣時會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就是因為鼻淚管連接著鼻子和眼睛。當我們感冒鼻子不通氣時,鼻淚管也會不通暢,就會出現“鼻子一酸,眼淚就冒上來了”的現象。
接著再說鼻子和耳朵之間的管道。在鼻腔后兩側咽壁上,各有一個開口叫做咽鼓管咽口,它是耳朵與咽之間的通道,稱之為咽鼓管。平時,咽鼓管的咽口處于閉合狀態,只有在講話、咀嚼、吞咽和打哈欠時,才會瞬時開放,空氣隨即進入中耳鼓室。
為什么我們在感冒后鼻子不通氣的同時還會覺得耳朵發悶發脹呢?就是因為咽鼓管咽口充血水腫,導致咽鼓管壁腫脹,鼓室的氣壓小于大氣壓,這時鼓膜凹陷,聽力下降。更嚴重的是,有時感染侵入中耳,還會引起中耳炎。這也是患者看病時明明說耳朵不好,醫生卻給患者開滴鼻劑的原因,目的就是減輕咽鼓管水腫,防止中耳并發癥。
再舉個例子,當我們放爆竹,或是遇到較大的聲音時,會張大嘴做哈欠動作,就是讓咽鼓管咽口處于開放狀態,保護鼓膜不致被震破。
我還記得小時候曾見到有人吸幾口香煙,之后煙霧從耳道口裊裊飄出,當時覺得這個人太神奇了,甚至很多人想模仿都模仿不出來?,F在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是因為此人雙側鼓膜已穿孔,在軟腭上抬堵住后鼻孔時,吸到咽部的煙霧被逼進咽鼓管,進入鼓室后再從鼓膜穿孔處涌向外耳道,隨之出現耳朵冒煙的一幕。
最后,再說鼻子和嘴,鼻腔和口腔之間也是相通的。當我們用鼻子吸氣時,空氣依次經過鼻腔、鼻咽、口咽、喉咽,最后經氣管入肺。鼻子與咽、喉是相通的。當我們吃飯時如果大聲說話或說笑,食物就會經過鼻咽進入鼻腔或氣管,就會出現“嗆鼻子”或是“嗆入氣管或支氣管”。
兩側耳朵居然各自是“死胡同兒”
有人會問了,既然七竅相通,那是不是就能證明兩個耳朵也是相通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和大家說一下耳朵的解剖結構。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蟲子大多數只是進入了人體的外耳道,不會進入中耳,因為在外耳道和中耳之間還有一層鼓膜。在鼓膜完整的情況下,左右兩個外耳道就分別是兩個“死胡同兒”,蟲子從哪進去還是要出哪出來的,理論上不會從另一個耳朵出來。
揭秘那些耳朵相通的“假象”
難道真的沒有蟲子能從右耳進左耳出嗎?當然啦,凡事皆有可能。假如這是只非常聰明的“蟲子”,恰巧它飛進了一位雙側鼓膜都穿孔的患者耳朵里,又恰巧通過鼓膜穿孔的部位進入了鼓室,而又恰巧趕上平時處于關閉狀態的咽鼓管開放,讓它能順著咽鼓管到達鼻咽部,它又非常聰明地爬進了對側的正處于開放狀態的咽鼓管后到達鼓室,穿過鼓室后鉆進對側鼓膜穿孔的部位,然后它就會出現在對側的外耳道了。
但您覺得能同時符合“聰明”蟲子和雙側鼓膜穿孔患者的機會又有多大呢?我相信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能循著解剖腔隙和自然管道順利地進到對側外耳道的蟲子不多見。
喜歡較勁的人會說了,如果這只蟲子勇猛地穿破了鼓膜,又智慧地進入咽鼓管呢,不就有可能爬入對側的耳朵了嗎?
但是,您要知道,蟲子即使到達鼻咽部,它也逃脫不掉我們人類的一個無情的噴嚏將它從鼻子噴出來,或是讓它隨黏膜表面的粘液毯墜入咽部,被我們吐出來。如果這樣一番操作下來,這只蟲子仍能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并一往無前地誤入對側咽鼓管,那這個幾率幾乎和買彩票中千萬大獎有一拼。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一側中耳炎會通過咽鼓管傳染給對側耳朵發炎嗎?它們有可能同時發病,但不是一側耳朵傳染給另一側耳朵的。因為中耳炎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咽鼓管功能的障礙引起中耳腔組織細胞的漿液性滲出,導致發生分泌性中耳炎。還有可能是因為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以及變態反應等導致的。
文/杜晶艷(北京朝陽醫院)
最近更新
- 左耳進右耳出 我們的雙耳真的相通嗎?2022-05-09
- 數字經濟時代 數據安全關乎國家安全2022-05-08
- 油菜產量如何提升?我科學家揭開基因奧秘2022-05-08
- 外媒:研究人員分享一種罕見的“高鰭龍魚”影像資料2022-05-08
- 銀河系發現541個新星團 以四川高校名字命名2022-05-08
- 經濟日報攜手京東發布數據—— 母親節消費要更有愛意2022-05-08
- 網絡刷單的“坑”別再跳了2022-05-08
- 你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之間,也許只有一個它的距離2022-05-08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科學數據公開發布2022-05-08
- “未來城市”雛形初現2022-05-08
- 15.8萬光年外的恒星 為什么有“尖角”2022-05-08
- 超次元游戲旗艦,OPPO K10系列迪信通火爆熱銷中2022-05-07
- 兩款iPad被蘋果官宣為“過時”產品 網友說:壽命幾年我說了算2022-05-07
- 暴走漫畫關聯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 執行標的超25萬元2022-05-07
- 廣州五一消費糾紛近七成涉網購2022-05-07
- 宜家加拿大公司承認數據泄露:涉及約9.5萬客戶信息2022-05-07
- 顯示IP屬地后,誰還在穿“皇帝的新衣”?2022-05-07
- 肝癌釔[90Y]注射手術成功2022-05-07
- 我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C衛星2022-05-07
- 全民馬拉松?專家分析高強度運動的利與弊2022-05-07
- 專家解釋,怎樣散步功效最佳2022-05-07
- 智能機器人完成自主編隊成群飛行2022-05-07
- 恐龍是如何睡覺的?2022-05-07
- 生物宇宙學重新定義生命2022-05-07
- 數字鄉村建設,讓農民生活更美好2022-05-07
- 暗物質探測標注創新腳步2022-05-07
- 全球有記錄以來最強熱浪確定2022-05-07
- 5G加速賦能千行百業2022-05-07
- 350兆瓦!三峽集團長龍山電站5號機組投產發電2022-05-07
- “祝融號”火星車準備越冬2022-05-07